当前位置:曲阳一中>> 教师园地>> 名师风采>>正文

王占芬个人事迹材料

2017年08月25日 20:23
来源:曲阳一中

 王占芬个人事迹材料

 
印度有句格言,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的确如此,母爱母教对她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
        她说过:“记得我小时候,母亲每天早晨起床后做的第一碗饭是为先祖母用红薯淀粉加少许白糖泼成的粉面糊糊。60年代的农村,这是贫寒家庭最好的补品了。那时的我未谙世事,根本不知道婆媳是没有血缘的一家人,而我对母亲的深爱与尊敬更多地化作了对公婆的尊重与关爱。我出嫁的前一天,让我刻骨铭心的朴实话语至今在耳边回响‘占芬,到了婆家就成了大人,别再像在咱家一样不管不顾,对公婆要好,我们这一代人走过来不容易’。”进了婆家门,尽管婆家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处世态度等诸方面与娘家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她在与公婆、姑嫂、妯娌之间的众多关系中,从未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家庭矛盾,细细想来,其实是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的,只要让一让,不死盯着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会化浪起云涌为风平浪静。2006年之后,年事已高的公婆,行为有了诸多不便,特别是冬天,农村平房里生个火炉,要屋子温暖,人得先好好地伺候火炉。经过一番思想工作后,公婆才同意进城。她家住五楼,一个冬天,二老的生活圈子就是卧室、客厅、餐厅,如果说学生三点一线的生活圈子狭小,谁又能否认这三点一线的空间不是奇小的活动天地呢?为了让老人适应从农村走家串户的热闹自由到宅居的寂寞拘束的生活方式,他们特地为二老准备了收音机,移动电话。电视看腻了可听,听烦了可看,还可与不在身边的儿女唠唠嗑。2009年,84岁的婆婆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了,一张床成了她不离不弃的陪伴。刚开始时,婆婆的吞咽没有问题,她知道婆婆最爱吃饺子,连吃不厌,每日必备的两餐饺子就成了婆母的桌上餐。20117月,婆母的吞咽能力不及之前,只能进些软烂食物,从那时起,每餐一勺勺喂,一勺勺咽,一餐饭有时耗时半个多小时。久卧在床的人,极易生褥疮,最怕着风寒。因此卫生得搞好,冷暖得调好,按摩得做好。每天一有空就为她搓揉,大小便后,必定擦洗。冬天怕感冒染身,被子不离她的身,把手伸进去摸着擦,三床被子换了湿,湿了换。夏天热,但婆母不能吹空调,也不能正对着电扇,就让电扇把风吹到墙上,再让顶回来的风帮她祛暑乘凉。就这样,多年来,婆母几乎没有感冒过,现在身上也完好,无一处卧伤。她经常对我们说:“我所做的离让婆母冬享温、夏享凉的冬温夏凉的标准还相去甚远,但每天早晨起床后,推开她的房门,看到她那一双骨碌碌的大而已不懂交流的眼睛时,我会欣然,丈夫多幸福,他有老母亲,他还可以是个孩子;下班回家后,看到婆母脸色红润、呼吸均匀的睡态,我就快然。我们可以享受着‘家有一老,就是一宝’的快慰。”
    2010年,她的公公突发脑溢血,医生坚持不再挽救,丈夫和她坚决不同意。尽管老人病入膏肓,但他们坚持必须得救,老人为儿女辛苦一生,操劳一生,节俭一生,难道就不能像父母为儿女那样竭尽全力吗?她说:“在公公生病的最后一个多月里,我从未有过翁媳之想,对一个即将走完生命之路的人,我能再拿看似正常的理由来敷衍吗?”
    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先儒孟子“老吾老”的思想,也坚持着今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善行。我校教师田伟不幸身患重病,年轻的他上有多病的父母,下有未成年没有独立能力的孩子,他支撑的这片天要塌了,她积极地伸出援手,送去温暖!张雪花的丈夫遭遇车祸,处于昏迷状态,住院长达半年之久,这对经济本来就拮据的她更如雪上加霜。王老师说:“我没有医生的神力尽快救其丈夫于清醒,但我可以为他的手术费尽绵薄之力。”两个生命,就是两个丈夫,两个爸爸,两个完整的家庭,两缕希望之光呀!
    王老师是一个职业女性,不仅要兼顾好家庭关系,更要处理好工作事宜。她曾说:“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母亲反复对我的话就是‘占芬,咱一个农村人,考上大学,又有了工作,我可知福哩!你可得好好干’。”就是老母那朴实而又饱含希望的话语,鼓舞着她在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干了一年又一年;就是老母那朴实而又饱含希望的话语,鼓舞着她在学校大家庭中勤勤恳恳地过着一年又一年。
    1999年,我们曲阳一中刚实行学科组备课制度,那时让王老师当组长,她年轻有精力,在众多资深教师面前,肯干、多干。十几年来,她始终坚持“包容、真诚、友好、乐观”的处世态度面世,以“务实、肯干、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面世。从2007年起,年青教师越来越多,特别是从去年起,我校又招聘了一批年青教师。也是从去年起,我们教学上的工作压力较前更厚了一层,一分为二的两所学校,除了接受本学校月考的压力外,还要接受县教育局一年两次的教育教学评价。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孩子们知识上需要充电,思想上需要减负,工作上需要指导,处事上需要教育,重重难题之前,她既是个组长更是个家长,让这些小老师们尽快得到了成长。开学伊始的第一堂教研课,王老师再三强调:“大家庭,一家人”,要团结、多谅解、多沟通、不计较对方的说话态度,不计较自己的工作数量;要合作,备课透明,上课透明,练习透明,不打小算盘,不只盯着个人成绩,整体荣,个人才荣;要创新,课堂结构新,语言嫁接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前瞻,县评意识,市考意识,高考意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智者大胜。她那渊博的知识,扎实的教学功底,宽厚爱人的长者风范……赢得了众人的尊重。目前,以王老师为核心的高一语文组这个年青人占绝大多数的亲密大家庭的15位教师,在教学教研、教学成绩等各个方面走在了教育教学的前列,他们正以十足的干劲、饱满的热情,继续向着太阳奔跑。
  目前,她担任体育班的语文课,她常说:“和体育班的孩子们共同学习是一种享受,他们乐观、开朗、豁达、不斤斤计较,这正合我的性格。1318班与我的共鸣碰撞出没有代沟的友谊火花。”她经常与孩子们无拘无束地交谈,推心置腹地沟通,孩子们心上的种种雾霾消散了。李姿威勤奋了,张天卫开朗了,葛向博淡定了,陈盼自信了,李光华大胆了,郭子芮专心了……
    这些孩子们比文化生更苦,每天两个小时的专业训练已让他们身心俱疲,晚课还得照常上,特别是经济条件差的学生,或是懂得体谅父母不易的学生,训练量大,吃得却不多。她理解他们的孝心,也当面肯定他们的孝心,同时更教育他们,现在对父母的孝不是每天节约的2元钱,而是专业成绩的提高,文化成绩的进步。
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青春、热情、真诚、智慧献给家庭、教育事业,在家中任劳任怨,工作中埋头苦干。王老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着我校全体师生,在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路上给我们指引着方向。她就是这样平凡中却又不凡的一个人,她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可以触摸到的正能量!
 
                                    20169

频道栏目

名师风采

课件教案

教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