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曲阳一中>> 教师园地>> 名师风采>>正文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0年03月22日 15:09
来源:本站原创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公民高尚的品德关系着祖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着祖国的繁荣昌盛。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在教育学生,在为祖国培育栋梁之才的同时,我们也须深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在高中阶段的各学科中,语文教学是与德育教育联系最为紧密的。所以也有:“语文教学,德育先行”的说法。“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努力探索着如何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们的道德修养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认为,要想把教材和德育紧密结合起来,那首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德育目标,其次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然后可以通过用多媒体设置情境,通过引导、讲解、讨论、感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纵观高中语文教材,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德育目标的几大内容:

其一,强烈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

现代作家孙犁的《荷花淀》,能让学生领略到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王勃的《滕王阁序》,能让学生感悟到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的报国思想,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能让学生体察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这些情感都能激发学生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屈原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等人物传记,又能让学生接触到一个个民族英雄,使他们在精神上倍受鼓舞。

 其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和《寡人之于国也》等文中,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入世思想以及孟子的民本思想;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抱负,王勃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积极人生态度,欧阳修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处世态度等等,都能使学生批判地继承古人的思想,得到人生的启迪。尤其是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等作品,更能使学生直接受到共产主义人生观、世界观的深刻教育。

 其三,优良的伦理道德传统、高尚的道德情操。

无论是《论语》和《孟子》,还是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和韩愈的《师说》,无不令人受到中华民族悠远流长的传统美德的熏陶。优良的传统道德教育对学生的一生将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其四,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在学习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以及曹雪芹的《红楼梦》等文学名著时,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辨析,就能使学生窥见到封建社会中繁政扰民、腐败没落、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在学习《勾践灭吴》一文时,教育学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成败,了解古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含义,学习“不以成败论英雄”的传统,认清只要在学习或生活上取得一点胜利,就是成功的道理;并不是非取得什么巨大的成就才能算得上成功。学习一些资产阶级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如法国的巴尔扎克的《守财奴》、俄国的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等,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透过世界文学的窗口,就能使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史,识破资产阶级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本质。

以上四个方面都是志存高远的德育目标,其实语文教学和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从语文教材上,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读出生活细节方面的启示。

例如: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记叙他与父亲之间催人泪下的父子深情的名篇,我们可以教育学生去关注父亲或母亲那一瞬间的背影,从中去体味父母对子女那种最深沉最无私的爱。

在马思聪委婉低沉的《思乡曲》中,我带领学生走进余光中的《乡愁》,通过品味其中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愁绪,去领会诗人渴望家园统一的赤子之情。从而,我们可以教育学生要学会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的家乡。

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学生们通过欣赏品味那沉静、抒情、创新的语言,深刻领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生死、生活的态度,激起他们对生命、人生的思考。学生会感动于这位轮椅上的作家对生命的执著和祈祷,从而引发启迪他们提升灵魂高度。我们由此教育学生面对苦难时,应该选择坚强,有利于学生的坚强品格的形成。

教《孔雀东南飞》和《雷雨》时,可能会触碰到学生们最敏感的话题。文中的主人公焦仲卿和刘兰芝、周朴园和梅侍萍的爱情悲剧都源于家长的反对。我们应该让学生们看到,成年人的爱情在家长的反对下都显得如此艰难,而你们作为在校中学生若早恋要面临家长、教师和社会的三重反对,还要面对成绩下滑的严重危险,面对高考毕业后各奔东西的现实,其艰难程度,更是可想而知。与其拿自己的美好前程换这希望渺茫、毫无安全感可言的青涩爱情,不如先把自己的学业搞好,为自己将来的生存与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人生应该一步一步走,几个步骤同时进行则可能顾此失彼,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样的课堂德育渗透要比简单命令式地要求学生不得早恋有效得多。学生们对“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男人把爱情看作生活的一部分,而女人往往把爱情看作生活的全部”等句子记得特别牢固,在面临爱情与学业的抉择时,他们也更容易清醒地看清楚自己该如何选择。

由此,我们会感到:语文,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凭借;它,也是观照社会、观照时代、观照人生、观照自我的窗口。

有这样一句话把语文的德育功能概括的恰到好处:

教学诗歌,是“对人类灵魂与命运的一种探讨或者诠释”。教学散文,是对语言所浸润的情感的深刻体悟。教读小说,是启发学生对现实人生的冷静思考

“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叶圣陶)留心处处皆学问,语文处处有德育。

我们正应如此。我们要用语文甘美的雨露点点滋润学子们的心田,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曲阳一中

                                                             赵权政

 

相关新闻:

频道栏目

名师风采

课件教案

教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