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曲阳一中>> 图书馆>> 健康生活>>正文

展阅读之羽翼,沐书籍之芬芳

2012年08月21日 16:01
来源:本站原创

石岗大街小学是石家庄市新华区的一所普通小学,现有教职员工64 名,学生1200 名。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生源参差不齐,有近半数为城郊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81%的家长学历水平在初中以下。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学生阅读能力差,整体发展后劲不足。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引领学生通过阅读走向幸福人生之路,多年来我们始终以省级科研课题“小学生大量阅读·快乐实践·构建习惯·全面发展”为抓手,在省、市、区各级部门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开拓创新,走过了阅读课发展的四个阶段,研发出了六个年级的阅读课程指导纲要,总结出了阅读课堂的七种模式,构建起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阅读体系。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课题研究与图书馆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加快了图书馆发展的步伐,图书馆的发展又对课题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者之间相互促进推动了学校的整体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1996——2000年)

 

由于学生阅读能力差,作文难一直是困扰我校教学方面的一大难题。面对这种困境,1996年我们提出了《双轨运行,快速作文》的教改课题,当时在校舍、资金、人员很紧张的情况下,投资14万元,建立了两个阅览室和一个图书室,图书馆面积达200平方米。同时还开设了每周两节的图书馆阅读课,由语文老师任课、图书管理员组织,从此阅读课便作为一门独立的校本课程列入课表。

大阅读课开展之初,以自由阅读式为主,教师推荐指导为辅。

阅读课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读物,学生拥有充分的阅读自主权。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做到“三抓”。一抓阅读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阅读扎实、有效地进行。二抓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提倡不拘一格记笔记。或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笔记或长或短,体裁形式不限,只要是有感而发,把真实的感受随时记下来。三抓课中交流。“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读书效率,课中安排了至少20分钟的读书交流。让学生把读书中的所思所感倾吐出来,既达到了互相交流的目的,也满足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经过两年的尝试,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有了丰厚的积累,自然产生了不吐不快的习作冲动,我们改变了过去在规定的时间内,只在课堂上习作的形式。习作不拘时间,不拘地点,不拘内容,一旦产生了习作动机,就可已随时随地把自己的见闻或感受和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出来。学生们兴致盎然,在他们的读书笔记、日记中酣畅淋漓的表达着自己的感受。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识字少,他们的“一句话日记、拼音日记、贴图日记,绘画日记”,每学期末达到了每人最少20篇。中年级学生每学期日记达到了40篇以上,他们的主要类型是观察日记、活动日记、实验日记、信息日记、摘录日记等。高年级的读书笔记达到了50篇以上,有20%的学生每学期突破百篇。这样,通过图书馆的充分利用初步解决了“作文难”的问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写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0余名同学的读书心得、读后感发表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可喜的成绩,增强了我校课题继续发展及开设大阅读课的信心。

 

二、发展阶段(2000年——2003年)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校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系统地阅读同一主题或同一形式的文章已成为可能,仅仅语文学科的延展阅读已满足不了学生的读书渴求,我校的教改课题开始由单纯的语文学科的改革拓展为各个学科的综合改革,由(《双轨运行,快速作文》转变为——《大量阅读、综合实践、自主发展》)。为配合课题的开展以及满足图书馆发展的需要,2000年,学校为图书馆购买了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和图书管理软件、电子图书。学校的图书管理工作全部实现了微机化管理及借阅。2001年,我校图书馆被评为了河北省一级图书馆。大阅读课也在过去以配合语文教学为主要阅读内容的基础上,又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阅读尝试。如:在数学学科开展了《华罗庚——中国数学的圆心》,自然学科进行了《探索宇宙的奥秘》,社会学科开展了《世界文化面面观》等尝试,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泛的阅读空间。

大阅读课的内容向各个学科延伸,任课教师也由初期的语文教师发展为语文教师+图书管理员共同担任,一直发展到现在由图书管理员+兼职各科教师担任。 2003年,我校根据多年来大阅读课的经验制订出了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大阅读课程基本纲要》。至此,学校各学科骨干教师广泛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阅读辅导队伍也因此发展辐射到各个学科。下面是我校大阅读课程基本纲要。

石家庄市石岗大街小学大阅读课程基本纲要(简表)

专题

图书馆知识

学科教学

认识图书馆

图书信息技能

文学欣赏

其他学科教学

一年级

介绍图书馆的位置;规则;借、还书的程序;保护书的方法。

会找寻图画书的位置。

 

1.图画书类的作品、儿歌、童诗的介绍

2.学习听故事,画出书的大意

根据低年级年龄特点各科教师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

二年级

.复习图书馆的规则,借、还书的程序与保护书的方法

1.了解书籍与期刊的差异

2.认识图书的结构:封面、封底与书名页

1.童诗、寓言、童话的介绍

2.简单写下或画出书的大意和感想

三年级

介绍儿童读物的分类及其摆放位置。

 

1. 认识图书的结构:前言、后记

2. 学习使用新华字典

3、书签的使用和制作

1.生活故事、神话、民间故事类的作品、知识性书籍的介绍

2.学习阅读的方法

3.能写出自己读书后的感想。

在各科教师推荐的基础上,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查找相关资料。

四年级

    认识不同类型的图书馆

 

1. 中图分类法的简单介绍。

2. 学习使用百科全书

1.历史、幽默、侦探小说、探险类的小说作品的介绍

2. 写读书笔记。

3. 能编辑自己的读书小报

五年级

认识社会图书资源与利用社会资源

 

1、掌握英汉辞典的用法

2、认识网络图书,

1.科学类的小说及名人名著的介绍

2.学习如何将资料分类整理编排

3.能写出一份比较正规的读书小论文。(包括主题词、摘要、正文等)

 

每个学科师生共同确定阅读专题,提前至少一个月布置,定时交流。

六六年级

介绍电子图书馆

 

1、了解相关图书网络资源

2、学习上网络找寻图书信息

1.各类型的小说、游记、轶闻、诗、自传/传记等各国文学作品的介绍

2.学习编辑读书小报的目次与索引,制作具有自己特色的资料集。

其中“图书馆知识”这一部分内容的授课教师是学校的图书管理员,图书管理员根据课程纲要及每个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认识图书馆”和“图书信息技能”两个方面进行图情课的教学。“学科教学”中“文学欣赏”这一部分的内容由语文教师执教,“其他学科教学”则由不同的任教师执教。

在不断探讨、深入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意识到大阅读课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当学生面对文本的时候,是面对前人或他人生命的凝结,是面对优秀人格的永恒的存在。因此,大阅读课在继续重视读书习惯、方法培养的基础上,开始将重心移向“为人生而读”——和学生一起从书中探讨人生,学习做人。

 

三、提高阶段(2003年至2005年)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多年来,我校坚持以每年20%的增速加大图书馆投入。2003年又兴建起了占地面积720平方米的图书楼,现藏书36000册,生均30本,是一座集借、阅、网于一体的现代化图书馆。我们正是想让学生利用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把最经典、最精华的作品牢牢刻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努力让这些浓缩了文化和精神的作品,构成孩子一生发展的文化根基。在我们心中一直有一个美丽的期待:一定要建立“书香班级”,形成 “书香校园”,推动 “书香社会”。

所以我们始终如一的在学校、班级、家庭创设浓浓的读书氛围,使学生无论在校园还是在家庭,都能感受到“天天阳光暖,日日书香浓”。具体做法为:(1)我们设立了读书信息反馈箱,学生可以把自己对图书馆的建议,新书推荐,自己好的读书笔记等等随时投稿。(2)每班增设图书架,让优秀书刊伴学生成长。(3)每年级有读书展示窗,楼道的卡通画、读书栏、校园的黑板报,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是读书的环境,到处都是倡导读书的内容。学校不但重视校园读书氛围的营造,同时也号召教师营造班级读书氛围。根据学校读书活动计划和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班级切实可行的读书活动计划,并把它张贴于教室中比较显眼的地方,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内容及要求。号召学生每学期“知一位名人、诵一句名言、读一篇佳作、谈一点感受、当一回作家、争一颗书星”,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情景之中走近名家,阅读名著,享受经典,快乐成长。

在不断摸索的基础上,大阅读课的形式开始百花齐放,由起步时的“自由阅读式”为主逐渐发展为“自由阅读式+专题阅读式”,进而发展为“自由阅读式+专题阅读式+导读式”,直到今天的“自由+专题+导读+沙龙式”。现阶段我校采用的阅读模式概括为:多种形式并存,课内课外同步的综合阅读模式。主要有七种:导读式,自由式、专题式、书评式、讲坛式、沙龙式、反馈交流式。

导读式:对象为全校各个年级。根据学校的《大阅读课程基本纲要》,分年级从“图书馆知识”和“学科阅读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导读。除此之外,导读课还根据图书馆购书情况随机开展。从而使学生及时了解到图书馆的最新信息,时刻关注图书馆,更多的走进图书馆。2006年我校米翠丽老师执教的导读式阅读课《从爱书做起》荣获河北省阅读课评比一等奖、全国图书馆阅读课评比三等奖。

自由阅读式:。这种形式为学校最初的阅读课型,至今仍在学校整体阅读课模式中有其独特的价值。学生每周两节连堂上图书馆阅读课,自由选择、阅读喜欢的书籍,并利用第二节下课前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交流阅读收获。此种课型一般由语文老师组织。

专题阅读式:此种形式主要与学科教学结合。针对各学科需要拓展的内容,给学生搜集、准备资料的时间。然后约定时间进行交流展示。主要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使用资料的能力。每一个学科都可以开展专题阅读。专题式有利于学生深入的对一个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这一课型我校老师们做了许多探索,我校陈丽芳老师所作的专题式阅读课《阅读河北》2008年荣获河北省一等奖,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图书馆阅读录像课评比荣获全国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

书评式:主要在3——6年级开设。我们定期开展书评式阅读课,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及审美、评价能力。我校倡导每班每学期都要有一本自己的必读书目。由班主任根据自己的班级管理目标或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选出自己的德育教材,它的德育价值为隐性的,重在感动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自主教育。学期初由班主任教师推荐给学生。历时一学期,期末由各班以中队会的形式组织交流,并通过引导学生写书评、办墙报等形式等各种活动验收读书效果。2009年,我校任娅老师执教的书评式阅读课《哈利波特书友会》荣获河北省阅读课评比一等奖,全国图书馆阅读课评比三等奖。

沙龙式:即打破了年级班级界限,以好书为媒介,利用课外的时间组织起来的一种谈话形阅读课模式。面对的群体为全校所有学生以及教师和家长。只要有兴趣谁都可以走进来。沙龙式的开展主要为了创设一种宽松的读书氛围,为读者搭建其交流探讨的平台。这种阅读课看起来更像阅读活动,辅导完全处于隐性状态。具体做法为:聘请各科教师为图书馆兼职管理员,根据我们的阅读辅导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学期初确定四到五期不同类别的“做客”话题,每月一期,并提供给大家“做客”所需的书目以及编号,通过“图书馆专栏” 公布给大家,供大家自主选择。2005年,我校张英老师执教的沙龙式阅读课《走近刘墉》曾在全国图书馆长高级研修班作录像观摩。

讲坛式:形式类似于中央十台的《百家讲坛》栏目,邀请嘉宾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讲座,嘉宾的范围很广,可以是专家名人,也可以是本校的老师、家长甚至学生,只要结合读书,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和专长,都可以在这里开讲。提前贴出海报,只要有兴趣,学生、教师、家长,谁都可以来听。在开学初制定主办班级和主讲人。时间一般在下午放学后。时至今日,这一阅读课形式更为丰富多样,2007年我们曾邀请到著名儿童作家杨红樱到校和学生交流互动,反响良好。

反馈交流式:此种模式的阅读课在3——6年级开设。学校给全校各班配备图书角,每月月初,由各班的小管理员对本班学生的借阅情况进行详细的登记,月末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反馈交流。反馈交流式阅读课针对性较强,能及时发现学生们在阅读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利用阅读课通过交流的形式解决,从而引领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上课时间根据学生们在图书馆和图书角的阅读情况而定,一般每月一次。总结的内容要对学生有激励作用,或对下个月班内的读书情况起到一个引领、促进的作用。如:本月班内哪位同学借书最积极,读书量最大?谁最爱护书籍?哪些书在这个月最受欢迎?谁的读书方法最好,谁读书最有计划等等。总结的侧重点每次可以有所不同,根据学生们的实际读书情况而定。2007年张瑞老师执教的反馈交流式阅读课《“小书虫”啃班书》荣获全国图书馆阅读课评比二等奖。

 

四、完善阶段(2006年至今)

在利用第一课堂开展阅读课,逐步构建起独具我校特色的校本阅读体系的同时,我们逐渐认识到,读书推广是个系统工程。学生读书状态不佳的最根本的“软肋”在于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一旦养成,你叫他不读书他都难受;而没有习惯,再多的读书呼吁也枉然。因此,找准培养读书习惯的途径和时机至关重要。据专家分析,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的最佳时机是小学阶段,其次是中学阶段。而我们开设阅读课的终极目标正是使学生从小养成科学的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之受用终身。因此,在我校的河北省“十五”规划课题《大量阅读·综合实践·自主发展》课题于2005年成功结题之后,2006年,我们将课题修订为《大量阅读·快乐实践·构建习惯·全面发展》并于2007年再次立项为河北省“十一五”课题,这一课题的修改目的在于借助于“阅读”和“实践”这两个抓手来构建学生的良好习惯。我们对以往较为成功的做法认真总结、归纳、提炼使之逐步形成系列,与此同时又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2007年,我们启动了“百里书香万家行”读书工程,拓宽课程外延,从学生、教师的角度分别提出了“四个倡议”“四个建议”,从学校的角度出台了“四项保障措施”,依托这三个系列十二个方面推动大阅读向纵深发展。

(一)给学生的“四个倡议”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习惯养成初期,多给学生和好书亲密接触的机会和时间是习惯养成必不可少的推动剂。我们提出了“身上随时带本书”“晨光阅读十分钟”“阳光午后好读书”“睡前温馨半小时”这四个倡议,其目的正在于帮助学生把读书视为人的生命过程中每天不可缺少的事情,使学生逐渐认识到:人活着,读书是其中多么自然的事情,就像生活中享受阳光一样自然。

倡议之1、身上随时带本书

心理学家指出,随身带着书可以起到一种自我催眠的效果,这种效果可以使孩子变得喜欢书。我们提倡学生把书随时带在身上,并推荐给学生适合随身带的书籍种类:

旅行的时候——传统童话、传统童谣;

心情不好的日子——诗集、图画书;

考试的日子——寓言(寓言可以使头脑变得有逻辑);

悲伤的日子——科幻小说(暂时忘掉现实也不错);

头脑昏昏沉沉的日子——推理小说

倡议之2、晨光阅读十分钟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提出了“晨光阅读十分钟”的倡议。提倡师生早晨到校后共同阅读十分钟自己喜爱的书籍。有的老师可能会问,10分钟会不会太短,当然了,长时间读书也是可以的,但对于某些儿童来说可以坚持地时间不超过10分钟,坚持3个月后会成为习惯,6个月后这个习惯便会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当晨读十分钟成为习惯,学生除了在阅读方面的收获之外,他的头脑会更加清晰,注意力也会更集中。

倡议之3、阳光午后好读书

针对我校部分学生中午不午休特点,我们提出“阳光午后好读书”的倡议,提倡学生在家中或者中午到校后进入教室即开始阅读,在校内我们给学生创设安静的读书环境,能让他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名佳作,陶醉在作家描绘的美好的境界中。

倡议之4、睡前温馨半小时

我们建议学生月初制定自己本月的读书计划,坚持每天睡前读半小时的书,并由家长配合填写“睡前温馨读书卡”,从读书内容、读书时间、认真指数等方面进行记录,长期坚持以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发自愿的读书行为:

日期

读书内容

读书时间

星级指数

家长签字

 

 

 

 

 

 

 

 

 

 

 

 

 

(二)给教师的五点建议

习惯的养成要从孩子的天性出发,但天性只是一种趋向性,如果要养成习惯,还需要很多具体的指导。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对教师的阅读指导提出了五点建议:

建议之1——经典照亮阅读路

我们提倡大量阅读,但并不是说书读得越多越好,在浩如群星的书籍之中,有一些经典如同书中的恒星,它们是无以计数的书的中心,许许多多的书围绕着它们,吸收着它们的光辉和热量,共同构成了人类精神的浩瀚星空。在小学阅读阶段,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引领者,有责任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找到居于核心地位的书至关重要,再通过阅读使书的内涵进入学生的精神和心灵,从而促进学生的心智成长。因此我们提出选择图书的基本原则为“有用、有根、有情、有趣”,对学生自己选择图书提出了如下具体建议:

从容易读的书开始阅读

从漂亮的书开始阅读

10分钟内可以读完的短小的故事开始阅读

从主人公有魅力的书开始阅读

从情节耐人寻味的书开始阅读

从有快乐结局的书开始阅读

此外,我们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阅读实际初步制定出了各年段的推荐阅读篇目,教师根据学校阅读书目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推荐阅读。

建议之2——大声读给孩子听

阅读从倾听开始,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来源于倾听。在低年级学生的早期阅读阶段,每天大声为孩子朗读图书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把尚无能力自主阅读的孩子们引入到图书的美好世界,同时也会培养他们日后的阅读能力,孩子们的听力和词汇量也会得到提高。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热爱阅读,亲近经典,走向优秀,针对低幼孩子独立阅读能力欠缺的现状,我们开展了“大声读给孩子听”的班级“听书”研究,从儿童步入小学的第一天起,就让他们听童话、听寓言、听童谣、听故事。每学期教师会选择4本最适合向孩子大声读的图书,让孩子们用耳朵倾听名著,享受阅读的乐趣。进行“听书”研究,并非要教孩子“如何”去阅读,而是教孩子“渴望”去阅读。因为“我们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远比我们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老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读书情况,选择能够把内容充实的故事讲述得曲折生动的书,每天坚持给学生讲书,给孩子读书适合在课前、几节课后孩子情绪有点烦的时候,或者放学回家前,老师适合用稍大的声音慢慢读,用带有预期,能够充分表现书中人物的声音朗读,用自己的表情、语调、眼神、体态去讲述,读到故事高潮时停顿一下,让孩子们想象,告诉他们是想象力训练,孩子们会更加喜欢。一粒粒希望的种子,在老师们优美的朗读中用最柔软的方式轻轻地植入孩子的心田,然后,静静地、静静地等待,长成智慧的花园。

建议之3——科学指导懂方法

坏习惯即使不规定也往往很容易养成,它的自发性很强;而好习惯的养成自发性相对较弱,因此我们规定学生每人要准备一个阅读专用笔记本,凡是进阅览室、图书馆上阅读课或读书时,必须携带笔记本和钢笔(最好不要用铅笔和圆珠笔,以便笔记本的长期保存甚至终身收藏),并做到随读随记。教师定期不定期地将学生的阅读笔记收起来检查批阅。教师一翻开笔记本,学生读了哪些东西,读了多少,阅读过程中有无自己的思考分析和批评,都一目了然,从而根据需要作适当的个别指导和集体讲评。

在此基础上具体指导学生掌握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1)圈点笔记阅读自己的书籍时,可随时在书的重点、难点和精彩之处画线或做各种符号。如直线、双线、圆圈、黑点、交叉、箭头、曲线、方框、疑问号、惊叹号等等。有些精读的书,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画线,以示区别。比如,在重点行下面画上红线,在难点行下面画上蓝线等等。每种线条和符号代表什么意义,应由自己来掌握。

2)批语笔记阅读中,在文章的“ 天头” 、“ 地脚” 和其他空白处,随时写上自己的一些看法或体会。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以后阅读时引起注意,也是一种灵活、简便的读书笔记的好形式。

3)摘录笔记可摘录在本子上,也可摘录在卡片上。也可以自制,纸质得选用硬一些的。卡片一般得有题目、类别、作者、书刊名称、第几期以及内容摘要这样一些内容,一张卡片只摘抄一类内容。等到卡片积累到相当数量时,再按不同的类别(如警句格言、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分门别类,以便随时使用。摘录时应注意不要断章取义,不要改动原文的字句和标点。

4)提纲笔记把文章的提要写出来,力求抓住重点,概括出基本内容,文字须简明扼要,但注意不要把自己的看法和感想写进去。提纲笔记对以后学生在写作中的资料运用很有帮助。

5)心得笔记: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把自己体会最深刻、最有意义的部分写成心得笔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也可以将提纲笔记和心得笔记合在一起写出。作心得笔记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心得笔记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形式,有感而发。比如,可以分析作品的写作特点和自己的心得体会等。 

最后,要求学生把这随读随记延伸到阅读课之外,如星期一早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学生必须把阅读笔记交由老师检查批阅。如此坚持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有望初步养成。

建议之4——勤于思考成习惯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阅读不应该是一项单纯的学习活动,阅读更应该是和生活本身相结合,相互印证、相互促进的一个过程。因此,作为一个好的阅读者,要有一颗善感的心和勤于思考的大脑。善感指的是对生活保持好奇和探索的心情,总能不断发现生活中新的和美好的事物,并且会从对这些事物的感觉中提炼出自己的想法,和所读过的书或者以后要读到的书提到类似事物做比较,如果感受相同,会感觉“心有戚戚焉”,会想为什么自己有这种想法却写不出来,而作者又是如何写出来的,从而学习这些方法让自己得到提高。如果感受不同的话,则会思考作者怎么会这么想,会体会到原来对于同样的事物,人会有这么多种形形色色的想法,从而对生活有更多的包容和理解。这就是勤于思考。当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后,一个人每当闲下来就会产生很多想法,就会想把这种想法写下来或者通过读书去印证自己这些想法,久而久之,书籍就会成为精神食粮,每当闲暇的时候或者是精神饥渴的时候,他就会去读书。写作文或者与人交谈时候也就不会无话可说,人也会因为思考而有深度,通过读书得到的体会也能使自己生活和学习更加游刃有余,而当一个人尝到思考和读书的甜头以后,习惯就自然养成了。

其实,阅读本身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把文字念出来的过程,解释句子意思这种水平的读者只能算低级读者。高级读者阅读时会将自身的知识、经验、感情等各种东西全部调动起来,去进行“思考”的活动。读书达到这个阶段才算达到了造就高级读者的水平。

为了使学生在读书时登上思考的高坡,我们建议学生制作“思考树”,以下五个问题是“思考树”的主干,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提出以下五个问题并试着去回答,以使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把厚书读薄:

“思考树”的主干框架:

1)这本书的主要人物有哪些,其特点是什么?

2)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3)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4)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5)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思考树的框架就是学生阅读每一本书的主干,学生在阅读每本书时,都可以根据这几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我们还建议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制作读书旅行图、边想象边阅读、想着“为什么”阅读,提出“像诗人一样阅读、像建筑家一样阅读”等阅读、思考的方法,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从而使学生每读一次书,都能展开一次奇妙的读书旅行,和书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经历他们的故事,并逐步养成思考的习惯。

 

(三)四项保障措施

阅读习惯是在阅读实践中养成的,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进行的行为倾向。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反复的强化,让自身形成一种惯性,才能成为一笔终身受用的宝贵财富。然而学生的兴趣是最容易改变的,引导其兴趣的发展与深化对形成习惯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外界的保障、强化与刺激。为此,学校出台了以下四项保障措施:

阅读习惯是在阅读实践中养成的,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进行的行为倾向。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反复的强化,让自身形成一种惯性,才能成为一笔终身受用的宝贵财富。然而学生的兴趣是最容易改变的,引导其兴趣的发展与深化对形成习惯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外界的保障、强化与刺激。为此,学校出台了以下四项保障措施:

保障之1——丰富书源任我读

提供优良的借阅场馆,是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形成的物质保障。有了读书的意识,想要读书,还要有源源不断的好书可读,才能保证学生阅读的持续性,逐渐形成习惯。因此,我们认为,为学生提供藏书丰富、舒适温馨的借阅场馆,是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形成的物质保证。从1995年开始,学校充分挖掘图书馆资源,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香文化。现已拥有融“借、阅、网”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河北省一级图书馆,藏书36000册,生均30本。我校图书馆早在2001年就被命名为河北省一级图书馆,在当时就已完全采用电子管理,可同时容纳300人在此借阅。2004年以来,校图书馆年图书借阅量达到了3万余人次,借阅对象也由原来的师生队伍扩展到了家长队伍、共建单位员工。2003年以来,学校接待了来自全国、省、市、区学校同仁、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参观图书馆达6000余人次。丰富的图书资源,科学的管理机制,为课程改革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为了保障师生的阅读需求,多年来,我校始终把馆建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点位置,让场馆的每一个细节都充分体现人文关爱和美感,做到了学校最美丽的地方是图书馆。在借阅形式上,我们始终实行开架借阅,馆内的书籍定期更新,在借阅制度上尽量多一些自由,少一些禁忌,让孩子们感觉做个读书人是一件简单而快乐的事情。来图书馆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我们还力求把阅览场所放到学校的各个活动室、教室、走廊,使师生置身于书的海洋,随手能拿到书,有书读。这些努力为培养学生“随时随地阅读的习惯”提供了物质保障。此外,学校除每年根据新书出版情况固定购买、更新两次图书之外,还在图书馆特辟了“校长直通车”栏目,师生如果有了想要阅读或需要的图书,可以在专栏内写上书名,学校会根据师生们的需求随时进行图书购买。

保障之2——读书活动制度化

读书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其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比第一课堂更具魅力和吸引力。读书活动更是习惯养成的有效载体,因此,将阅读目标寓于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读以致用、以用促读,是巩固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有效渠道。实践中,我们根据习惯培养目标,又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尝试。

1、巧借广播站、板报等阵地,辟出读书专栏,对我校学生中的读书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播报。

2、开展系列主题升旗仪式。如:阳光中队开展的“重读雷锋日记”主题升旗仪式,将雷峰精神重新植回孩子们的心田;徐霞客中队以“踏遍青山人未老”主题活动为载体,悟出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著万字言、做快乐人”的人生真谛。

3、发挥“广告时代”的海报作用,迎合孩子们的动感时尚心理.每个季节我们都隆重推出促读口号,如:春有“春天正是读书时”,夏有“绿杨荫里逍遥读”,秋有“红叶为我做书签”,冬有“心有阳光春依旧”。孩子们大胆设计有个性的促读海报,让整个校园溢满了书香。

4、组建书香文化中队。我们将读书实践的理念,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组建了多支名人中队,如:冰心文学中队,华罗庚数学中队,袁隆平农业科技中队等,朱永新市长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多元阅读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5、开展喜闻乐见的读书活动。如:“诵读经典文、传承中华魂”“书香满园”大型读书会,“个人藏书展”,“图书超市”……。2009年5月28日、6月1日,河北电视台新闻联播、晚间报道,河北电台“资讯飞扬”,石家庄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学校读书活动予以报道。

 

保障之3——读书展评常规化

为了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在以往读书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提炼,将各项读书活动作为常规落实。每年的开学典礼,我们评出“读书星”,并请读书星介绍读书经验,推荐好书。开展了一节(读书节)、“两展”(即读书笔记和手抄报展评)。“三会”(即故事会、读书汇报会、佳作欣赏会),“四赛”(即阅读知识赛、演讲比赛、朗读比赛、辩论赛)等活动,活动促使学生亲近书籍,使书籍走入每个孩子的心灵。现在学生的读书交流不单是讲自己的读书感受的个体活动,而是用知识竞赛、专题辩论、童话剧、相声等艺术形式集体汇报,这样读书得到的知识与智慧改编成喜闻乐见的形式表演出来,使孩子们智慧的火花相互碰撞与迸发。

此外,学校每年还要定期进行“书香班级”“班级小书虫”“校级读书星”“书香家庭”四项评比。评比内容如下:

“书香班级”——下设“晨光阅读书香班级”、 “班书共享书香班级”、 “师生共读书香班级”三个单项奖,根据单项奖的获奖情况评选 “年度书香班级”。图书馆在读书月初公布评比标准,月末由各班根据班级读书情况自主申报,学校根据各班平时读书情况及读书节资料统一评比。

“班级小书虫、校级读书星”——下设6个单项奖。分别是“读书有计划小书虫”“博览群书小书虫”“天天读书小书虫”“爱护书籍小书虫”“不动笔墨不读书小书虫”“善于思考小书虫”,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六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采取自主申报、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评比。评比时要上交本月读书卡、读书计划表、读书笔记等资料参评。

“书香家庭”——通过亲子共办手抄报、填写睡前温馨读书卡、撰写书香家庭申报总结等三种形式进行评比。亲子手抄报捕捉了无数亲子阅读中碰撞出的思维火花,睡前温馨读书卡记录下了亲子在阅读中成长的步伐、书香家庭申报总结中表达着亲子共读带来的喜悦和收获。

保障之4——共读时光快乐多

有位诗人说:“在书香里跳跃的人生,一定是智慧的人生;在书香里浸润的生活,一定是美丽的生活。”有爱书的大人,才有乐读的孩子。于是我们提出了“小手拉大手”师生亲子同读共写的倡议,使学生、家长、教师一起享受读书的乐趣。

1)家长读书——“我读书我收获”

为创设家庭读书气氛,我们利用家长会对家长进行爱读书的引导,向家长推荐阅读篇目,要求家长为孩子准备适合其发展与需要的好书,并开展了读书型家庭的评选。为创设家庭读书气氛,我们在家长中开展了“我读书我收获”的亲子读书活动,利用家长会对家长进行爱读书的引导,发出了《亲子读书倡议》:

 

请爸爸、妈妈每天晚上放学以后坚持和我们一起分享20分钟的阅读好时光。

请爸爸、妈妈为我们营造一个安静、整洁的读书环境。

请爸爸、妈妈监督我们读书情况,也请允许我们监督爸爸、妈妈的读书情况。

 

我们提倡家长为孩子建立自己的小书架。每天留出固定的时间引导孩子读书。2004年,我们尝试开展“亲子同读共写”活动。即孩子和家长同读一本书,读完后分别写下自己读后的心得感想。或和家长针对共同经历过的事或同样感兴趣的话题分别写一篇日记。同读共写之后,亲子之间互相阅读,把读完彼此文章后最真实的想法记录下来。并将亲子写下的读书笔记、日记用手抄报或其他形式展现,家长们反响强烈,收效良好。

现在我校学生的读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家长们在家庭收入较低的情况下改善了孩子的读书条件,孩子们有自己专门的书橱的由研究初期的14%增加到40.2%,孩子个人藏书达五百本以上的由1.2%增加到35%。懂得利用零碎时间读书的家庭达到70%,家长们通过了解我校的课题从中学习到了许多亲子沟通的妙招,据统计:58.5%的家长学会了了解孩子的读书兴趣,在和孩子聊天时和孩子谈谈他感兴趣的文章或是故事。在和孩子沟通时学会了俯下身去,和孩子平等的交流。有45%的家长不仅和孩子一齐读她感兴趣的内容,而且还和孩子一起写心得体会,一起记下生活中的不同感受。这样的沟通架起了一座师生、亲子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构建起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亲和。

2)教师读书——“我读书我美丽”

书能把我们托得多高,取决于我们触摸过多少文字;书能把我们带到多远,取决于我们品味过多少书香。一个教师,知识的宽度将最终决定他所达到的高度。“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教师首先应该成为一个文化人。这种文化不仅是知识,不仅是学历,更是一种丰厚的文化积淀。要想形成文化底蕴,舍广泛涉猎别无他法。所以,我们提出了“我读书我美丽”的倡议,在教师中开展了“教师读书富脑工程”,以促进教师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我们提倡教师安静而积极地享用阅读,每年定期向教师推荐必读书目两本,教师自选阅读书目不少于3本,我们提倡每位老师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保障每天不少于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我们要求教师养成作摘抄、记笔记、写札记的习惯,每学期撰写读书笔记不少于  万字并定期展评。为了激发教师坚持不懈地读书,我们还开展了“精文引领”“读书沙龙”“读书知识竞赛” “演讲比赛”“大声朗读”等活动搭建起教师之间集体阅读的平台。阅读是一个私人化的行动,以上举措正式努力把阅读经验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分享和传播,对生命个体而言,就是一种教育功能的转向———从一种狭隘的个人空间,跃升到一个公共空间,我们正是试图构建一个公共平台,使这样的集体阅读在分享的前提下变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有行动力和效果的、具有建设性意义的阅读。

这样,家长的“我读书我收获”、教师的“我读书我美丽”和学生的“我读书我快乐”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立体大阅读模式。教师阅读、学生阅读、家长阅读,共同营造了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充分发挥阅读在塑造教师、学生和家长精神世界中的积极作用。

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体系初步构建起了师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们在每周两节的大阅读课上与书为伴,在校本课程中系统掌握图书知识,书香缕缕飘逸校园。“晨光阅读十分钟”留下了师生共读的优雅身影;阳光午后读书时间孩子们手不释卷;“睡前温馨半小时”亲子共享着读书时光。

现在我校书香正浓:校长定期推荐好书,老师带头阅读好书,学生之间交流好书,家长重视购置好书,师生亲子同读共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本阅读体系。

 

五、收获与思考

 

图书馆的充分利用及阅读课的有效开展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健全的人格得以发展,语言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作习惯。几年来学生发表和获奖文章计八百余篇,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2003年,石岗大街小学的学生代表石家庄市参加了河北省科普知识读书竞赛,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全省一等奖。2006年,在河北省读书手抄报比赛中,我校三名同学荣获全省一等奖,12名学生荣获市、区一等奖。《小学语文报》《读写天地》等多家报刊也先后21次为我校辟出专版,介绍我校的经验,发表我校学生的作品。老师们在参与改革的过程中,科研意识不断增强,教育观念得以转化,涌现出了一批全国、省、市级优秀教师。学校现有省级教学标兵1名,市级学科教学能手2名,在石家庄市举办过个人教学研讨会教师2名,参加国家级优秀课评比获奖教师5名,省级以上评优课比赛教师9名,市级评优课、素质赛获一等奖教师23名。近三年来,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达360余项。

2005年以来,在阅读研究领域,学校立项了八项国家、省、市级课题。国家级十五课题“构建良好读书习惯的研究”和河北省十五规划课题均已于2005、2006年成功结题。2007年,学校又成功立项了国家级课题“小学生读书养德的研究”和河北省十一五课题“小学生大量阅读快乐实践构建习惯全面发展模式的研究”,并荣获了国家“十一五”课题先进实验学校称号,课题荣获国家优秀成果二等奖,米芙玉校长荣获国家“十一五”课题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1、2004年度学校曾先后两次在全国图书馆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得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领导的好评,2004年10月,校长米芙玉代表石家庄市在河北省图书馆工作会议,并在会上作重点发言,受到省教育厅副厅长的高度评价。我校也因图书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河北省图书工作先进单位”。陈丽芳等老师连续五年代表河北省参加了“全国图书馆阅读录像课评比”,分获全国一、二、三等奖。应石家庄市装备处等部门的邀请,学校曾对石家庄市和新华区的图书管理员进行培训,累计培训人次达一千余人。

目前我校图书馆的利用与大阅读课的开展虽以初见成效,但我们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我们逐渐认识到图书馆已不仅仅是教改及各科教学的辅助阵地,而越来越成为一个独立的教育机构,我们提出了图书馆发展的下一个五年规划,并将在与社区联合方面进行一系列尝试。

我省各级政府对图书建设十分重视,特别是省、市、区装备处的各级领导对图书工作的指导非常到位,在此也由衷地感谢各级领导专家对我们的指导和帮助。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频道栏目

图书馆知识

图书导航

健康生活

教师论文

中学英语

英语题集

世界名著

学生作品

语文学习

青春感悟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