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曲阳一中>> 党团工会>> 党员活动>>正文

教学中重视转化思想的渗透

2010年02月01日 10:29
来源:本站原创

 

教学中重视转化思想的渗透

           曲阳一中  庞英璞    2010-1-30

转化与化归思想是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利用转化与化归思想,可以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抽象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生疏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高次的转化为低次的等等,从而使问题变得容易解决,同时,也会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一些阐释。

一、数形转化  由抽象变形象

解析几何是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学科,学科本身就充分体现了数与形的完美结合,数变形,形变数,在变化中求得问题的有效解决。在教学中会遇到一些看似数或式的问题,若一味按代数方法解决会很麻烦,若转化为形的问题则变得较易解决。

案例1.方程 |x+1|=x+a 只有一个实数解,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学生思考此问题时,容易想到将方程的两边平方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再利用判别式解决,但平方后的方程与原方程并非等价,若考虑等价性还需要附加条件,这就不易求的结果。|

若设 。     

 问学生:两个函数的图像交点与原方程的解有何关系?学生思考后会明白,两图像交点个数与原方程解的个数一致。从而问题就转化为: 函数

 与 的图像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求的取值范围。

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两个函数的图像,经过分析图像很容易求得的取值范围是   +)。

案例2,求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看到此题,学生仍然习惯于对代数式进行变形,利用代数方法求其最大值和最小值,这样就会陷入繁琐的式子的化简,并且很难求出结果。分析此题时,我对学生进行了引导,将其与由两点求直线斜率公式对比,会发现什么?经过思考和讨论后,有的学生就看到,此代数式可看作动点与定点连线的斜率,因此,原问题转化为:求动直线斜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可知动点在单位圆上移动,结合图像分析易知,直线为圆的两条切线时其斜率分别为最小值和最大值,并易求得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 。

二.代换或换元   由复杂变简单

有些问题面对原始的式子或在求解过程中出现的式子,如果按着原来的变量整理求解是比较复杂或困难的,如果进行适当的代换或换元,再加以解决就会变得容易多了。

案例3. 解不等式  < 。

解此不等式时,若按含绝对值不等式求解,则转化为两个二次不等式;若平方后去掉绝对值符号,则升为4次高次不等式。运算量都比较大。下面采取换元法求解。

 ,则原不等式转化为 <  ,易得0<t<1 ,再由0<|x-1|<1

得 -1< x-1 <1 ,且x-10 。即得原不等式的解集 且 ,通过换元再解不等式,大大减小了运算量,做到了即快速又准确求出了不等式的解。

案例4. 已知定点 为椭圆  的右焦点,点在椭圆上移动,求  的最小值。

此题应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直接把表示成动点M坐标的关系式,再用代数方式求解就困难了,若直接考虑几何意义,也很难确定点M的位置。联系椭圆的第二定义,将|,MF|代换为点M到右准线的距离 |MD ,|即 =|MA|+2e|MD|。结合图像可知,当M、 A 、D三点共线时,其值最小,且最小值为A点到右准线的距离10。

三.思维方式的转化  由茫然变豁然

正向思维,有题设条件经演绎推理得出结论,是学生最常见的思维方式。但是,形成了这种思维定势,有时会阻塞思维活动,陷入困境。教学中,根据一些题型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方式,用特例检验的思维方式,运动变化的思维方式等。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学生体会变换思维方式带来的方便。

案例5 .过抛物线y=ax(a>0)的焦点F做一直线交抛物线于P、Q两点。若|PF|=p,|QF|=q ,则+=(  )

A、2a  B、4aC、  D、

此题若用常规的思维方式会设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再根据韦达定理求解。过程会很复杂。注意到四个选择支的确定性,应想到结论与直线PQ的位置没有关系,因而可选择PQ为抛物线的通径的特殊位置来求解。此时+=,可设P(p,),代入抛物线方程可得

=ap,根据抛物线定义得 p=ap,即

(2ap-1)=0 得 P= 故=4a,所以选B。

转化还包括语言形式的转化,动态与静态的转化等不同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引导学生,经常给学生渗透这种思想,使他们逐渐建立这种思想意识,对提高解题能力,培养综合应用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相关新闻:

频道栏目

党员活动

共青团活动

综合活动